 词语
			词语
		 
		
	 
 
  
	
	
		
		
			
				 
				肃慎
			 
			
				   
		       		
基础信息
				   
			   
				   
					   
							
						   
							   - 词语
								   
                                    肃
                                
                                    慎
                                
- 繁体肅慎
- 拼音sù shèn
- 怎么读
                                  
 
				  
				    
		    
	   
		   
		   
	   				   
	   		       		
【肃慎】的意思
	   				   
	   			   
	   					 
							 
古代东北边疆的民族。参见「女真」条。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 篱壁间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德之休明,肃慎贡其楛矢,如其不尔,篱壁间物亦不可得也」
- 至孝:《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皇帝至孝肃慎,宜蒙佑福」极孝顺。
- 发号施令:《书经.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淮南子.原道》:「夫能理三苗,朝羽民,徙裸国,纳肃慎,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者,其唯心行者乎」也作「发号布令」、「发号出令」发布指示、命令。
- 虞人:《孟子.滕文公下》:「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汉.赵岐.注:「虞人,守苑囿之吏也」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俺带着虞人们,牵了犬,臂了鹰,架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到中山地面打猎一回咱」
- 靺鞨:属通古斯族,史书记载其历史渊源的关系,其族属在周代称为「肃慎」,汉魏称为「挹娄」,隋唐始称「靺鞨」,分布在今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
- 女真:为满族的祖先,古籍常用笼统的称呼,如周时称为「肃慎」。
- 上京:《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序》:「百有余岁,武帝灭之,於是东夷始通上京」《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况乃海隅,播名上京,爰应旌招,抚翼宰庭」地名:(1)唐渤海以肃慎故地为「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