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貌
					(xiàng mào)
					:
				
				1.容貌。
			
      			
				
					模样
					(mú yàng)
					:
				
				1.谓描摹形状情态。
			
      			
				
					容貌
					(róng mào)
					:
				
				1.容颜相貌。
2.指可以修饰容貌威仪的装饰品。如玄纁玑组﹑羽毛齿革之类。《左传.宣公十四年》:"朝而献功,于是有容貌彩章,嘉淑而有加货。"杨伯峻注:"容貌﹑彩章等亦均是小国所献大国之物……容貌﹑彩章者,盖指玄纁玑组﹑羽毛齿革诸物,皆所以充衣服﹑旌旗之装饰者。"一说,指威仪容颜。见杜预注。
3.犹样式。
			
      			
				
					神态
					(shén tài)
					:
				
				1.犹仙姿。神的容态。
2.神情态度。
3.神貌姿态。
			
      			
				
					神情
					(shén qíng)
					:
				
				神色,表情:神情恍惚|看到她安详的神情,心也就放了下来。
			
      			
				
					样子
					(yàng zi)
					:
				
				1.供人效法﹑模仿的榜样和式样。
2.情形,形势。
3.人的模样或神情。
4.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
5.形状。
6.表示约略情况。
			
      			
				
					式样
					(shì yàng)
					:
				
				1.格式;样子﹐形状。
			
      			
				
					形容
					(xíng róng)
					:
				
				①外貌或容颜:形容枯槁|老病形容日日衰。
②对事物的描述:形容尽致|巍巍壮观,难以形容。
			
      			
				
					形貌
					(xíng mào)
					:
				
				1.外形﹑容貌。
2.风度﹐风格。
3.指表现形式。
			
      			
				
					姿态
					(zī tài)
					:
				
				①体态;姿势:姿态美丽。
②态度:高姿态地让步。
			
      			
				
					姿势
					(zī shì)
					:
				
				1.身体呈现的样子。
2.状态和形势。
			
      			
				
					姿容
					(zī róng)
					:
				
				1.外貌;仪容。
			
      			
				
					姿色
					(zī sè)
					:
				
				1.相貌姿态。
2.指美貌。
			
           
        
		
			状貌释义
			
        1.亦作"状皃"。
2.相貌,容貌。
3.外貌;形状。
4.描摹;描绘。
       
			
        [appearance] 状态;外貌;容貌
亦作“ 状皃 ”。
1.相貌,容貌。《战国策·赵策一》:“ 豫让 又漆身为厉,灭鬚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北齐书·文苑传·荀士逊》:“状貌甚丑,以文辞见用。”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如今状貌堂堂,威风赳赳,志气凌云。” 叶圣陶 《夜》:“那老妇人的状貌没有什么特点,额上虽已画上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
(2).外貌;形状。《庄子·知北游》:“ 光曜 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然空然。”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状皃崯崯兮峨峨,凄凄兮漇漇。”《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几棵两人合抱的大柏树,状貌甚是奇古,旁边有块小小石碣,上刻‘汉柏’两个大字。”
(3).描摹;描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状貌山川,古今咸用。”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关于状貌的近义词有哪些的共计13个条目,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