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home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装修百科 > 详细信息
筛查结果被忽视 结核从“潜伏”到“爆发”
2025年10月15日    阅读量:20     新闻来源:中网行业信息网    |  投稿

  两年前一次学校的结核病筛查中,初中女生阳阳(化名)被测出了“阳性”结果。这本是“潜伏感染”的重要警报,意味着结核菌已潜入体内,但被免疫系统暂时围困。但她和家人并未当回事。两年后当阳阳再次走进诊室,胸部CT片已清晰显示:左上肺出现典型结核病灶,甚至可能已累及支气管,从“潜伏感染”已进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值得注意的是,她仍然几乎没有症状。

  “没有症状是最大陷阱”

  “当时的阳阳,没有任何症状,完全意识不到潜伏的健康问题。如果她能听从医生建议,进行预防性治疗,就能极大降低发病风险。”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结核科主任医师曾谊说。

  “潜伏感染”和“活动性肺结核”,二者有什么区别吗?对此,曾谊打了个比方:我们的身体像一个王国,结核杆菌是入侵的敌人。“筛查阳性”表示敌人已潜入国内(感染),但被我们的国防军(免疫系统)包围在堡垒里,无法作乱(没有发病)。而“活动性肺结核”则意味着敌人冲破了防线,在国内到处破坏,引发了战争(出现症状,肺部出现病灶,并可能传染他人)。

  “没有症状反而是最大的陷阱。”曾谊指出,这种被称为亚临床结核的状态,具有极强隐匿性。患者本人难以察觉,但肺部病灶已在悄悄进展,甚至已具备潜在传染性。

  感染后前2年是关键窗口

  曾谊介绍,感染结核杆菌后,一生中约有5%~10%的风险会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感染后的2年内,这正是干预和预防的“黄金窗口期”,预防性治疗可降低90%以上的发病风险。遗憾的是,阳阳没有进行任何预防性治疗,学业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免疫力暂时下降,成为结核病发病的导火索。

  更遗憾的是,此时的治疗成本比潜伏期高了不少,治疗周期更长,服用药物更多。“如果两年前干预,仅需1~2种药物,服药3个月,副作用小,几乎不影响学业和生活。而现在需要4种以上药物,疗程至少6~9个月,药物副作用叠加,且可能留下长期肺部损伤。”

  通讯员 朱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编辑:王琴】
标签:建材百科装修百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service@cnso360.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深圳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工商网监
电子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