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边阁

宿江边阁朗读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译文

暮色从远处的山道蔓延过来,高高的西阁临近三峡瞿塘关。

淡淡的浮云在山岩之间栖宿,孤独的月影跟随着波浪轻翻。

互相追飞的鹳鹤已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声喧。

战乱不停辗转忧思难以入睡,徒叹自己没有能力可以回天。

注释

暝色:即暮色,夜色。

延:展开,延伸。

高斋:即江边阁。

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

际:之间,宿:栖宿。

追飞静:静静地追逐飞翔。得食喧:喧闹地争抢食物。

“豺狼”句有暗喻当时军阀混战之意。

正乾坤:意谓拨乱反正,改天换地。

参考资料:

1、(清)仇兆鳌 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6-1

2、彭诗琅.杜甫集 李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166页

3、张国举著.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第319页

宿江边阁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年近花甲的杜甫移居夔州(重庆奉节,即刘备托孤地白帝城)。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这首诗就是描写作者在移居之前,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

参考资料:

1、陶道恕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68-569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朗读
()

猜你喜欢

小雨洗红叶,青山舒白云。

秋风有奇处,我友得平分。

()

黄栋河西一草亭,峄山相对两峰青。云浮鲁观无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

游子临流方叹逝,醉翁行路巳劳形。亦知仁者偏多寿,何必丹丘住福庭。

()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

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

惨淡归人意,春前问去舟。参商初两地,胶漆已三秋。

雨色低津树,江光隐驿楼。庭花多所恨,不是锦衣游。

()

秦塞君校笔,章台妾倚栏。雁书何寂寞,龙剑有艰难。

烽燧春华暮,琵琶晓泪寒。自知容色落,不忍对花看。

()
多隆阿

村边古木绿阴交,已老榆钱匝地抛。草醉浓烟鸠唤雨,泥黏落絮燕营巢。

懒过韨井嫌尘扰,静闭斋门待客敲。何处风筝游线断,翩翩落上杏花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