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衰草愁烟

探春慢·衰草愁烟朗读

予自孩幼随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别郑次臯、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译文

衰败的草丛在暮烟中愈加显得含愁带恨,乱纷纷的乌鸦把夕阳送下了西山,空旷的原野上,风沙在打旋。还记得往年这个时候,我们用金鞭拂开纷扬的飞雪,带着暖烘烘的毛皮帽子不怕寒冷,一起到大街上乘马游玩。如今有谁能关心我长期漂泊异乡?徒然积下满怀愁恨,却无法排遣。幸好在这清清的沔水之滨遇见你们这班好朋友,得以闲着无事.就一起在小窗前谈谈知心话。

我常常引为恨事的,是我们分开的时候多,而聚首的机会很少。当我这次途经扬州,再一次到竹西亭去访问时,恐怕要禁不住悲从中来,潸然泪下了。你瞧那大雁栖息的沙滩,江波已经变得平静。渔舟来往的洲渚,游人已经散去。等我们到了年老时再一起去游玩,只怕体力和兴致都不足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苕溪那边的明月,正照着我的扁舟,催促我向东边行去。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回来,在梅花纷飞的春夜里与你们重新相聚?

注释

探春慢:词牌名,或作“探春”。一体为123字,南宋姜夔首创,有“衰草含烟”词。

沔(miǎn):甘肃省武都沮县。

几二十年:是以他实际在汉阳居住的年月计算,除去了当中离开的时间。这一年姜夔随萧德藻东行,似乎就再没回到过汉阳。

苕霅(tiáo zhá):指苕溪和霅溪。苕溪在今浙江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南,以多芦苇名。霅,水名,在乌程东南,合四水为一溪,霅,形容四水激射之声。萧德藻绍兴年间登第,初调乌程令。此时自湖湘罢官,携白石同归。

诸君: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均为白石于沔鄂所交之友。

茸帽:即绒帽。茸,柔软的兽毛。

章台走马:指少年壮游。汉长安有街名章台,繁华闹市。此指汉阳城内大街。

清沔:指沔水。古代通称汉水为沔水。汉阳位于汉水之畔。

竹西:指扬州名胜竹西亭一带。

雁碛(qì):大雁栖息的沙滩。

渔汀:渔舟停泊的岸地。

游冶:游乐。

苕(tiáo)溪:在浙江省北部,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

甚:什么。

探春慢·衰草愁烟创作背景

  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丙午),姜夔回到了他幼年生活过的湖北汉阳。他是为了去探望嫁在汉阳的姐姐和郑次皋等朋友们的。在秋天来到汉阳。他这次在汉阳逗留的时间不很长,而感情上却眷恋很深。这首词是临别前与朋友们叙别之作,时约三十二岁。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

姜夔朗读
()

猜你喜欢

春去春来似有期,日高添睡是归时。虽将细雨催芦笋,
却用东风染柳丝。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剉花枝。
此时野客因花醉,醉卧花间应不知。

()
梁羽生

一剑西来,千岩拱列,魔影纵横。

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

()
徐兆玮

海蜃楼台变幻多,桐华消息易传讹。敛身艳笑惊钗燕,入骨愁丝缚茧蛾。

镇日天台春有主,小风古井水无波。灯窗同听潇潇雨,还想吴音一阕歌。

()

纨扇新裁冰雪馀,清风不隔纻罗疏。飞升漫写秦公子,荣谢应怜汉婕妤。

()

问渠得似山间日,犹自筠笼叫不停。

我亦多言私自省,再三守口要如瓶。

()
梁朝钟

虎帐铜壶夜气清,羽林十万静无声。单于冬入残三辅,汉上秋成絷九营。

勿虑卫青终失宠,无劳贾诩更谈兵。吴山楚水年馀别,残角空阶尽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