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摘下青涩的梅子来佐酒,但酒薄不足以抵御暮春的残寒,更何况穿的是单薄的苎萝衣。正是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杨柳枝叶婆娑,如团团绿云,柔软披垂。落花纷纷,远望去像是降下的红雪。沉思静想间,又隐约听到邻里的歌妓正低按秦筝,唱春词吟新诗。回首往昔,那曾经的风流繁华,恍然如梦,只剩下斜晖脉脉,流水悠悠,一切俱已消逝,令人无限感伤。

我隐居在孤山山下,每日长掩苔扉,深居简出,一箪食、一瓢水足矣。我常常羡慕青山安详宁静,好象在凝神沉思似的;也羡慕以前的隐士们以鹤、梅为伴,因忘记了人世的权谋机变,而能时刻保持着一颗恬然自得的心。远望天涯,看看又是一年春尽,不禁黯然销魂,搔首踟蹰,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也正随着春天匆匆流逝,眼泪便在不知不觉间轻弹暗洒。这时耳边又传来了杜鹃的声声悲啼,那凄惨的叫声回荡在山间,仿佛在说着“不如归去”;荼种花正盛开,布满十里山谷。

注释

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

苎(zhù)萝衣:苎蔗藤罗制的衣,山野隐士所穿。

冉冉:缓缓流动貌。

红雪:指凋落的红花。霏霏:形容雨雪之密。

秦筝:指宝筝。战国时流行秦国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为秦蒙恬所造。

春词:男女之间的情词或咏春之词。

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宋林逋隐居于此。

一瓢饮水:喻生活俭朴。

销魂:魂魄消散,形容极度哀愁。

啼鴂(jué):杜鹃的叫声。

荼(tú)麋(mí):也作“酴醾”,春末夏初开花。 

参考资料:

1、邓乔彬.绝妙好词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83-284页

2、汪旭.宋词全解:万卷出版公司,2015年01月:第51-52页

3、《唐诗宋词 第二十二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创作背景

  词人客游临安,隐居在西湖孤山之中。简陋的生活方式(着山野之衣、住柴车之屋、箪食瓢饮),平淡的生活内容(饮酒,观花、听琴、搔首送舂),日复一日,使他觉得自己在虚耗青春,人生愿望得不到实现——是爱情的寂寞?还是功名的焦虑?抑或二者兼而有之?答案隐藏在这些轻叹低语之中。

汤恢

汤恢,字充之,号西村(邨),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宋末紫望为诗友,其词兼得柔媚与劲峭之致,惜流传至今者甚少,仅数阕而已。词人汤恢,是宋代一位籍籍无名的隐士,生卒年月不详,只知生于四川眉山,曾客游临安,隐居于西湖孤山之中。...

汤恢朗读
()

猜你喜欢

久知灵境无缘到,今被春风引得来。

上帝殿头闻雨过,仙人石面欠花开。

()

泽居仅足不求余,旷快真同纵壑鱼。

平日酷憎蝇附骥,暮年肯作鹤乘车?齿摇但煮岷山芋,眼涩惟观胄监书。

()

备成熙事,虚徐翠楹。神保聿归,云车夙征。鉴我休德,神交惚恍。

留祉降祥,千秋是享。

()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岂无髀肉叹,自诡时未至。

时至当云何,奈此囊底智。控弦虽不发,天下识猿臂。

()

臧之狐裘。

败我于狐骀。

()
弘历

秋气澄石泉,净呈太古镜。不为整衣冠,堪因悦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