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朗读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译文

心想到高楼上观看美景躲避忧愁,忧愁还是跟着我上了高楼。我走过好几个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许许多多亲戚好友都已白了头。

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退休。难道个个都要到边塞去立功封侯?浮云飘去飘来本来没有固定之处,我能够像浮云那样随心来去,该有多么自由。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经行:经过。

白头:头发变花白。

归休去:退休、致仕。去,语助词。

不成:反诘词,难道。

出处:指出仕与隐处,做官与退隐。元:同“原”。

得似:真是,宋元问人口语。

参考资料:

1、关永礼.白话宋词精华:哈尔滨出版社,1992:361

2、王延梯.辛弃疾词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218

3、郑竹青.中华诗词经典 第四卷:学习出版社,2011:2809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无从得知。从词意上推断,此词可能是作于词人久经官场生涯的中年以后。在长久的官场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其间尔虞我诈的种种现实。在仕宦与归隐的得失之间,他思之筹之,不得要领,因而愁绪百结,久不能脱。词人最终思考的结果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

1、关永礼.白话宋词精华:哈尔滨出版社,1992:361

2、叶嘉莹.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864-865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会晤从来未可期,只凭诗句写相思。春来驿使多西去,好把梅花寄一枝。

()
金天羽

淇流碧玉绕宫墙,素柰花开永断肠。归妹不来春易老,双双燕子送斜阳。

()

长春月月与玫瑰,烦近萱堂仔细栽。却语花开无造次,老亲寒食以前来。

()

墙角光仍隐,檐牙淡欲流。葛衣凉似水,板屋静于秋。

山鬼吊灯暝,林鸦绕树幽。关河同一照,惆怅此淹留。

()

右蜀分忧辍近臣,翩翩旄节下青冥。

单车唯载文机石,夙驾长先使者星。

()

我本金精仙谪堕,雪崖劖天玉万个。有时采药白云深,亦有樵夫看棋座。

湘波射鸭愁黄间,茅堂昼阴秋几闲。前山有诗招不入,嗔我齧户铜龙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