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直杜公作镇于魏天章李公领使于魏明复先生客于魏熙道宰于魏因作诗寄之

密直杜公作镇于魏天章李公领使于魏明复先生客于魏熙道宰于魏因作诗寄之朗读

古魏信名地,曹刘遗英躅。

李唐三百年,怅为干戈蹴。

建安风不还,南皮草空绿。

寥寥千余祀,风流今始续。

李杜二贤公,清猷镇雅俗。

诗名占唐代,二公本名族。

圣时还并生,声烈相薰馥。

朝廷倚金汤,天子恃心腹。

盛德系物怀,威望憬夷服。

千里无惊烽,三军安食粟。

休然德化厚,苍生坐蒙福。

先生服仁义,怀道轻爵禄。

非其人不取,一箪亦自足。

陈蕃知人明,文侯好士笃。

解榻延徐孺,过门轼干木。

今留二公馆,德修令问淑。

熙道富天爵,孝悌闻乡曲。

孔孟信可蹈,圣贤良自勗。

汉庭新射策,骤升校书局。

魏县方百里,君命往养育。

二公佐世杰,二贤不碌碌。

相与施礼让,物归不待宿。

相与讲道义,教行如流速。

贤人时遘会,间不容薄縠。

五百年一贤,今乃同时生。

千里犹比肩,四贤今连甍。

相聚诚可乐,相得良有情。

我媿孤且陋,徒抱此寸诚。

处干叹无首,在泰非汇征。

出门皆同人,坎坎于郊行。

独鹤远无和,栖栖在阴鸣。

安得双飞翼,一翥邺都城。

石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兖州奉符县(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号称徂徕先生,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出任郓州观察推官,历任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御史台主簿,出曾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濮州通判。庆历五年(1045年),石介去世,时年41岁。石介一生善于教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经》《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20卷。...

石介朗读
()

猜你喜欢

盛夏郁郁苦炎氛,诸公一来满座春。翠筱炊烟浮杂俎,腐儒粗粝荐香蘋。

酒行未几起者半,会合况岂由乎人。欲托长歌歌不足,金兰为我尽殷勤。

()

五五三三抛堶忙,柳丝深处映陂塘。狸奴犬子寻阴地,八九春中日正长。

()

我自归帆急鼓催,君先一骑抗尘回。

谁知北海樽罍底,亲见东轩长老来。

()

上元云路玉尘飞,应是虬骖罢会归。望合郊原人世变,映浮城郭夜灯微。

连天忘却黄冈县,际水平将赤壁矶。滚滚长江耐澄挠,浪回鸥鸟一惊翚。

()
释宗杲

青毡本是吾家物,今日重还旧日僧。

珍重圣恩何以报,万年松上一枝藤。

()

阮遥集平生几屐,晏平仲半世一裘。

秃翁受用能多少,槲叶为衣荷盖头。

()